“基于AI集成微流的药物创制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及推进方案论证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何靖宇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3

2025年4月2日,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上海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路径研究——未来医药产业与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2“基于AI集成微流的药物创制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项目启动及推进方案论证会在002白菜网普陀校区小礼堂成功召开。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项目负责人、002白菜网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以及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查中心、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上海医药集团第一生化、东富龙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和项目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与微流技术在药物创制和产业发展中的战略路径与实施方向。会议由002cc白菜资讯院长李洪林主持。



会议现场,上海市药监局药品安全总监黎桑在致辞中指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技术与监管的深度融合,期待项目成果能够为推动新技术的生产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上海未来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总监黎桑致辞


随后,项目核心成员、上海药审中心创新与监管科学发展部部长陈一飞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涵盖课题背景、研究目标、开展计划及验收指标四个方面。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创新与监管科学发展部部长陈一飞汇报项目情况


与会专家围绕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路径、监管科学的创新需求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表示,监管部门、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商议这一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课题,意义重大,希望本课题能够为中国的连续制造与先进制造提供智力支持。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梦龙提出,希望课题研究能够解决AI在制药领域垂直应用的可靠性问题,同时聚焦企业在技术投入过程中的研判要素,提供具体建议。原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沈建华指出,课题成果能够很好地服务监管方向的需求,帮助企业评估如何运用新技术,并做好新老产品设备的变更衔接。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副主任顾锡新表示将积极支持项目的推进工作。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药研所副所长、上海上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伟分享了企业当前在微流控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希望未来能够成为技术突破的试点示范。东富龙信息化技术总监王磊则表示,希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对生产技术进行持续优化,从小批量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实现工艺的持续改进。国家局核查中心处长翟铁伟表示,监管科学需要重视新技术,他期待课题成果能够总结推广,助力我国新药研发和中国创新监管之路。

专家就项目方案进行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与微流控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彻底革新药物创制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他强调,监管科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建议项目组聚焦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产学研监的协同创新,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他进一步指出,国际上已对类器官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投入,而许多罕见病因缺乏动物模型,传统药物研发手段受到限制。类器官微流控芯片的引入,将为罕见病药物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显著加速研发进程,他希望项目后续能重视类器官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未来,微流控芯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强大动力,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总结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负责人钱旭红在总结中指出,本项目的研究方向覆盖了上海三大重点先导产业中的两大领域。他希望后续研究能够系统梳理关键问题,并将成果及时向中央和上海汇报。钱旭红强调,后续研究既要注重实例分析,又要增加微流控器官芯片的相关研究。微流控器官芯片在罕见病药物研发和新药创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医学临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他希望通过后续研究帮助企业进行相关技术变更,为我国构建更安全、更高效的制药和制造产业贡献力量,助力提升制药和制造领域的生产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负责人钱旭红讲话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基于AI集成微流的药物创制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与会各方一致认为,通过多方协同努力,希望能为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发展。


来源 | 002cc白菜资讯

图文、编辑 | 何靖宇